听新闻
放大镜
曹雪芹之书与残疾人之术
2020-05-15 10:44: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苗连贵

  

  曹雪芹故居塑像

  《废艺斋集稿》曾于1943年在北京短暂面世,之后就被当时购买了该书稿的名为金田的日本人寄回了日本国内,从此这部书稿连同这位姓金田的日本人均再无消息。此后,高见嘉十氏从金田手中将《废艺斋集稿》借了过来,挽请专家和艺专学生进行鉴定和抄摹,由此部分地将《废艺斋集稿》的内容保留了下来。

  曹雪芹除了皇皇巨著《红楼梦》外,还有一部书传世:《废艺斋集稿》。这部书,不是他在香山脚下写的闲笔,而是他以积极的心态为贫苦的残疾人量身定制的谋生之道,一部“精准扶贫”的书。“曹雪芹写书扶贫”这个故事,很多人已耳熟能详了。其缘起于一个人:于叔度。于叔度早年从军,伤足,退伍后政府不管,也没有抚恤金,一家老小生活无着,无奈便来找老友曹雪芹求帮衬。曹雪芹当即解囊,然而他自己也“饔飱有时不济”,拿得出手的实在不多。两人聊起京城的近况,于说北京人爱放风筝,曹雪芹顿时有了主意——于叔度尚不知,曹雪芹是制作风筝的高手。他家中现有纸竹彩墨,便精心扎糊几只风筝,让于叔度拿到城里试销。

  几天后,老于来报喜,曹雪芹的风筝很抢手,卖得好价钱。从此,老于跟着曹雪芹学做风筝,终于可以自赡了。既然风筝是条活路,何不惠及更多的残疾人?于是曹雪芹开始写制作风筝的书,即著名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他搜集南北各地的风筝,“详察起放之理,细究扎糊之法,胪列分类之旨,缕成彩绘之要,汇集成篇”(《考工志》自序)。他还将制作方法编成歌诀,使人易诵易记。他撰写此书的目的很明确,就为使“今之有废疾而无告者,谋其有以自养之道也”。

  熟悉这个故事的人,也一定知道曹雪芹的好友敦敏的堂弟敦惠是个瘸子,亦跟着曹雪芹和于叔度学做风筝,后来他以此供奉朝廷,他的后人即以风筝为业了。直至解放前,北京几乎所有扎风筝的匠人都是用的曹氏风筝的图谱。

  敦敏《瓶湖懋斋记盛》载,曹雪芹扎的宓妃风筝,放在敦敏家厅堂前,客人甫进大门,远远望见一丽人,问:“前立者谁耶?”敦敏曰:“吾公视其为真人也乎?实亦风筝。”美人风筝美得足以乱真,可见曹大师绘制技艺之高妙!

  清代当时执掌皇家画苑的名士董邦达为《考工志》作序,以生动的笔触描摹曹雪芹的风筝:“观其以天为纸,书画琳琅于青笺。将云拟水,鱼蟹游行于碧波。传钲鼓丝竹之声于天外,效花雨红灯之趣于空中。”对曹雪芹撰写《考工志》解决了“穷民”的生存问题,董邦达评价:“悯废疾无告之穷民,不忍坐视转乎沟壑之中,谋以技艺自养之道;厥功之伟,曷可计量也哉!”又说,这部书“与其谓之立言,何如谓之立德!”

  曹雪芹除《考工志》外,还撰写了其他几种实用的工艺技术,连同风筝篇,总成《废艺斋集稿》全书。其中,编织,是专为盲人写的,内容是各种编织物的方法,竹器、藤器、草编,无所不有;脱胎,也是为盲人写的,教他们用泥做出各种造型的脱胎,分出阴阳模子,灌以纸浆,干了后揭下,由有眼人帮助彩绘,然后做成工艺品。全书还有金石、织补、印染、雕刻等,总共8类,皆为残疾人可胜任的手艺。可惜的是,《废艺斋集稿》全书,除风筝一节被人抄存下来以外,其余7类俱已失传。

  曹雪芹编写《废艺斋集稿》之际,本已经困顿潦倒,但他却一丝不苟,殚精竭虑。单就《考工志》中复杂的风筝图谱、扎糊、彩绘的方法并将之编成歌诀看,就很费时间和精力。试看其中的《肥燕扎糊诀》:“肥燕四四法分明,一头两腹尾根停。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再看《比翼燕画诀》:“画时左青右紫以为地。色紫者在前,青者居后。青者眉作桃红,目润水绿。紫者眉作翠绿,目润桃红。”下面还有诗:“比翼双燕子,同命相依依。雄羽映青彩,雌衣耀紫晖。相期白首约,互证丹心誓。展眉喜兴发,顾眄神彩奕。”

  而这期间,《红楼梦》尚未最后完工。“脂砚斋”在《石头记》庚辰本70回末,有一条备忘录:“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对清(校对),缺中秋诗,俟雪芹。”说的是书中缺少中秋诗,有待雪芹补做。乾隆二十一年前后,正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间段,他很可能是忙于写《集稿》而耽误了“中秋诗”。皇皇大作可以放一放,但工艺实用书能解救贫民的危困,因此更为紧要!

  世传《红楼梦》没有写完。我想,书是完稿了,不然何以“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但后几十回书肯定是没有最后定稿,但是否因中途写《集稿》,心力透支,以至过早离开人世?所以后几十回书没有在世上传开,只有“脂砚斋”等少数几个人过目,后来却不知何故失踪了。每念及此,令人浩叹。

  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不但有伟大的作品,更有伟大的悲悯之心。

  编辑: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