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别让真相败给了时间
2019-11-04 22:46: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郑爽

  如果要论及法律与文学、以及影视艺术的关系,2013年的韩国电影《抓住那个家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5年前,名叫西珍的小女孩遭人绑架杀害,重案组警官吴青浩虽答应西珍母亲一定将凶手绳之以法,无奈经过漫长的追查却始终一无所获。眼看追诉期将近,吴警官孤注一掷,结果与嫌疑人对面错过。在此之后,吴警官抱着遗憾离开警队,过起破罐破摔的颓废生活……

  其实,法律上“追诉期”这一律条的压力下,展开人物与情节,恰好是戏剧冲突形成的最佳模式。熟悉法学与文学的人不会将法律与文学对立并抱怨法律限制了文学想象,而恰好是或“好”或“坏”的法律及其条文增加文学的深度与广度。

  该片主演金相庆,竟然是2003年的经典电影《杀人回忆》的主演,而《杀人回忆》也是有关“追诉期”的。当年,《杀人回忆》里的罪犯逃出法网、逍遥法外,电影则获得了极高的荣誉,甚至被评价为“完美罪案片”。其“完美”之处在于描述了2003年转型的韩国国土上田间的宁静祥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昔日的警官已经成为商人,但当他路过当年的稻田时,又禁不住走到当年发现第一具尸体的田垦排水管前。从一个天真的女童口中得知,凶手不久前来过此地。再继续追问,答案让所有人都为之绝望——凶手看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影片以中年朴探员闪着泪光、透着惊愕与茫然的复杂眼神结尾,留给观众的是一个没有答案的结局。如果没有最后的这一结局,这部电影也许就没有这么出色。

  很多观众耿耿于怀的是凶手到底是谁,然而《杀人回忆》的重点不在于揭露真相,而给予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凶手就在每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普通人之中,人人都有可能——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而有一些真相注定无法大白于天下。但,别让真相败给了时间,更别败给冷漠。

  电影《抓住那个家伙》用平实的镜头,一边叙述今事,一边回溯往昔,逐渐揭开一段残忍的悲剧。罪犯韩哲在15年前因为急需巨额医疗费用救治女儿而绑架了一个女孩,却不慎导致女孩死亡。这一事件不仅令韩哲在15年中心怀愧疚,也让另两个当事人度日如年,一个是女孩西珍的母亲,还有一个便是负责此案的警察吴青浩。

  西珍母亲为了查明绑架女儿的真凶,在警察侦查案件的同时,也一直在私下搜寻蛛丝马迹,但随着案件追诉期的届满,靠法律制裁罪犯终成泡影。于是,她决定铤而走险……当年的受害者和警察为了救赎而变成了违法者,当年的罪犯则转而成了受害者。虽说故事的结局颇符“一饮一啄、因果报应”的宿命,但西珍母亲和吴青浩得偿所愿,却也染上了污点;凶手罪有应得,却仍会为当年的罪行抱愧终生。三个想要救赎的人没有一个得到了真正救赎。当两难的选择都会留下阴影的时候,文学样式对法律的反省最终得以实现。

  《杀人回忆》的真实的案件发生在1986年,时值韩国军政统治时期。影片的背景中大街上的示威游行不断;无休止的防空警报;军警被拉去镇压游行;司法体系混乱,刑讯逼供滥用,证据保护不力……影片的疑犯从弱智少年到性变态的工人,再到冷静怪异的退伍军人,他们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抓住那个家伙》的另一个片名是《蒙太奇》。“蒙太奇”本意是指电影拍摄制作中,不同镜头的拼接。影片一开头便有一组蒙太奇,15年前西珍妈妈经历那场绑架时噩梦般的场景不断闪回,暗示现在的她仍然无法从当时的痛苦中走出来。但此片的“蒙太奇”更指涉一模一样绑架案在时隔15年后再次出现。这是一个经典创意,很多罪案悬疑片都有类似的情节。“追诉期”的紧迫是电影情节上的,但现实中的我们不可能因此就放弃追寻真相的努力。

  编辑: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