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1+10+1”多元救助机制 打造检察助力脱贫攻坚灌云模式
2021-01-20 08:32:00  来源:灌云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开展的国家司法救助是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由国家给予适当经济资助,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的辅助性救济措施,是检察机关在司法办案中助力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载体。

  1月12日上午,江苏省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在灌云县检察院召开。

  会上,灌云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长春向媒体记者和与会人员介绍了灌云司法救助工作经验。

  2016年以来,灌云县检察院在上级检察机关和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部署,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四转四破”为抓手,携手打造“1+10+1”多元救助机制,推进司法救助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努力解决因案致贫、因案返贫问题。共救助104人,发放救助金122.7万元,做法获最高检、省检察院肯定。

  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提升救助速度,破解周期漫长难题。

  以往,救助金审批环节多、发放周期长,一直是影响司法救助“救急”效果的难题。

  为此,该院主动向县委汇报,加强与县民政、财政及乡镇政府、基层组织沟通,争取支持,打通司法救助“绿色通道”,提高资格审核、救助金发放效率。建立了司法救助案件线索发现机制,将线索告知关口前移至案件管理中心,实现救助线索发现、移送、办理“无缝对接”。

  建立了“快受理、快审查、快报批、快发放”“四快”工作模式,做到“当日受理审查、3日程序流转、7日案件办结”,救助金发放流程从2016年的22天缩短至7天。

  从单一救助向多元救助转变,拓宽救助维度,破解单兵作战难题。

  以往司法救助中,大多单纯依靠司法机关发放救助金,参与救助的主体单一、形式单一,难以满足被救助对象多元化救助需求。

  为此,该院积极推动司法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有效衔接、深度融合,联合民政、教育、残联等10家单位,建立了司法救助和其他救助衔接机制,并与扶贫办会签了司法救助和脱贫攻坚衔接的办法,形成“1+10+1”多元救助机制,拓宽了救助途径,凝聚了救助合力,破除了多元救助衔接“中梗阻”问题,获评全市“法治惠民实事优秀项目”。

  从粗放救助向分类救助转变,提高救助精度,破解标准不一难题。

  实践中,因缺乏司法救助统一标准,同类案件或被害人困境类似案件,常出现“同案不同助”问题,极易引发群众对司法不公平、不公正的猜测、臆断。为此,该院专门制定了《司法救助资金分类量化标准实施细则》,细分救助案件5大类别,对拟被救助对象进行类型化区分,并根据县域经济水平,结合近3年救助金平均发放金额,确定救助金基准系数,并适时浮动。最终,根据案件类型、生活困难程度、救助金基准系数等因素,精准测算出救助金额,并向贫困户、残疾人、未成年人、军人军属进行倾斜。

  从一次救助向长期帮扶转变,深化救助厚度,破解短期救助难题。

  以往,司法救助方式多以发放救助金为主,虽能解决被救助对象当前困境、短期困难,但因缺乏长效的“造血”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被救助对象实际问题。

  为此,该院创建救助案件“一案一档”,明确责任人员,定期进行回访,并因人施策,紧盯被救助对象的医疗、就业、求学等救助需求,量身打造脱贫方案,在发放救助金的同时,协调提供就业机会、学费减免、低保待遇等,实现从“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精准帮扶转变。

  共为38名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提供司法救助,建议相关单位减免医疗费用40余万元、落实低保待遇13名。

  

  灌云县检察院将进一步转变司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完善司法救助工作机制,提升司法救助质效,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目标。

  编辑:章力